ActiveTopics熱門話題  顯示會員名單(Display List of Forum Members)會員名錄  討論區資料檢索(Search The Forum)搜尋  HelpHelp
  Register註冊  Log in登入
植物討論區(plants, flower, weed)
 台灣貝類圖鑑討論區(http://shells.tw/forums/forum) : 植物討論區(plants, flower, weed) 光臨本站人數(光臨人次since 2003.07.13)
主題(Subject) Topic: 福爾摩沙之歷史與地誌 發表回應(Post Reply)發表新主題(Post New Topic)
作者(Author)
訊息內容(Message) << 上一標題 | 下一標題(Next Topic) >>
bill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個人圖示(Avatar)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974
發表於: 22-February-2024 at 10:03am | IP Logged 引言(Quote) bill

接下來有6張人物照片也是在日月潭拍攝的,可能也是愛德華茲在1875年所拍,

然而因為沒有大景,所以只能假設也是在舊水社部落所拍,這6張中有1張勉強可以看出背景有山,

人群後面有圍籬,陽光從左邊而來,人的影子約與圍籬形成一個很小的夾角,

從台灣的經緯度來看,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張照片是往西邊拍攝(或偏北一點或偏南一些)。

我們可以看到這張照片中有邵族的傳統船槳及傳統服裝,相當珍貴。




照片來源: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線上圖書館Gallica vue42下

Edited by bill on 30-May-2024 at 2:39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回到本頁最上面 檢視(View) bill's 個人檔案 搜尋其他文章 bill 前往(Visit) bill's 首頁(Homepage) 傳送訊息 加入好友名單
 
bill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個人圖示(Avatar)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974
發表於: 22-February-2024 at 8:25pm | IP Logged 引言(Quote) bill

而另一張照片,人物雖然少了一些,但與第一張有多人重復,因此研判應在同一地點拍攝,

門楣上掛有4個台灣獼猴的頭顱,門前幾位邵族女性手握搗米木杵,

無人穿鞋,照片下方文字描述為「水番」,歸類為平埔族,

從地上的影子方向研判,這間茅屋應是坐北朝南(或偏西一點或偏東一些),

再從影子的長度研判,

拍攝季節如果是夏天,則拍攝時間約是早上9點(或下午3點),

拍攝季節如果是冬天,則拍攝時間約是早上10點30分(或下午1點30分),

拍攝季節如果是春天或秋天,則拍攝時間約是早上9點45分(或下午2點15分),

由於小孩怕冷不怕熱,所以從小孩的無袖上衣穿著研判(紅色箭頭所指),拍攝季節排除冬天的可能性。







Edited by bill on 27-February-2024 at 10:02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回到本頁最上面 檢視(View) bill's 個人檔案 搜尋其他文章 bill 前往(Visit) bill's 首頁(Homepage) 傳送訊息 加入好友名單
 
bill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個人圖示(Avatar)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974
發表於: 01-March-2024 at 11:53am | IP Logged 引言(Quote) bill

接下來4張照片皆在同一排圍籬旁所拍,從影子判斷,拍攝時間先後差距不大,人物也是多有重復。

畫面中有3位男性: 1人拿弓箭, 1人背薪柴, 1人背竹簍(青少年)





畫面中有3位女性: 左1與下圖左1為同一人, 右邊2人長相接近, 可能為姐妹





畫面中有3位女性站立, 2位蹲下性別不明, 惟從服飾研判, 女性機率大






畫面中有4位男性, 左1背木架, 手握表矛, 左2手握船槳, 右1背木架, 手握弓箭, 右2(小孩)背竹簍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回到本頁最上面 檢視(View) bill's 個人檔案 搜尋其他文章 bill 前往(Visit) bill's 首頁(Homepage) 傳送訊息 加入好友名單
 
bill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個人圖示(Avatar)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974
發表於: 20-March-2024 at 6:09pm | IP Logged 引言(Quote) bill

接下來這張照片註記為埔里社(pole-sia)的原住民,然而在2012年以前,沒人懷疑其正確性,

直到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的台灣紀行出版後,才發現這不是在埔里拍的,

而是在苗栗出磺坑(邱苟家門口)拍的,三位泰雅族原住民身後就是李仙得的帳篷,

拍攝者是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拍攝時間是1869年12月,

而且,從照片可以看得出來,眼睛被修過圖,
原始照片的眼睛相當模糊,修過圖後,眼白異常明亮。

至於是愛德華茲修的圖或于雅樂修的圖,現今已不可考,可見
修圖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Edited by bill on 02-April-2024 at 5:56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回到本頁最上面 檢視(View) bill's 個人檔案 搜尋其他文章 bill 前往(Visit) bill's 首頁(Homepage) 傳送訊息 加入好友名單
 
bill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個人圖示(Avatar)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974
發表於: 25-March-2024 at 7:36pm | IP Logged 引言(Quote) bill

這張照片註記為女孩及小女孩,也是在苗栗出磺坑(邱苟家門口)拍的,

與上面那張原住民戰士是同一地點拍攝,女孩身後也是李仙得的帳篷,

照片也是被修了圖,去了背,不過可以看到地上有尖型的帳篷影子,




我們從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找到一張沒有去背的照片加以比對,

李仙得的帳篷相當明顯



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10.018.0003.0035




以苗栗的緯度看,太陽一定從東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影子則從西北方移向東北方,

故,從影子的角度可以研判,女孩這張比戰士這張先拍,






李仙得在台灣紀行這本書有記載,女孩年齡雖不大,但已出現白髮,

但從原始照片看起來並不明顯,

不過有趣的是,李仙得的照片去背方式與于雅樂的不一樣,

研判可能是愛得華茲提供照片給不同人時,其處理方式也略有不同。




再來,必麒麟在1898年出版了回憶錄,也有引用這張照片,由於于雅樂這本書是1893年出版,

從照片去背方式研判,必麒麟應該從于雅樂這本書抄過去的。



Edited by bill on 02-April-2024 at 5:57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回到本頁最上面 檢視(View) bill's 個人檔案 搜尋其他文章 bill 前往(Visit) bill's 首頁(Homepage) 傳送訊息 加入好友名單
 
bill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個人圖示(Avatar)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974
發表於: 23-April-2024 at 3:30pm | IP Logged 引言(Quote) bill

這張照片(vue49下)也是一個謎團,目前尚無解答,于雅樂記載為在淡水的東方,地名為:Ta-loun,

由於這張照片的山形已被作者去背修改過,所以無法從山的外形去判斷屬於何處,

大概只能用影子來判斷,光線從右邊45度而來,右邊可能是東南方或西南方,故地點應是在西部之丘陵地

從植被看來應是低海拔之丘陵地,照片中的山坡有梯田的樣子,

茅屋是由稻桿編成,屋旁還有不少稻桿備料,再從人物穿著看來應是漢人或平埔族,

地名Ta有可能是大、礁、罩...,loun有可能為南、湳、蘭、暖、難、崙、壟、鑾...

淡水可能是指滬尾或淡水廳(大甲溪以北),王雅倫猜測可能是宜蘭的大南澳或台東的都蘭,

我認為大南澳或都蘭的可能性低,這幾個地方都不是漢人的領域,也不是外國人常去的地點,陽光的角度也不對

我舉幾個可能的地點供參,

1.卓蘭:古稱罩蘭,發音很接近,又在淡水廳(大甲溪以北)東邊之丘陵地,客家人的領域

2.大南(在新社):發音很接近,在卓蘭南方不遠處,離大社(豐原神岡)也很近,曾出現在幾位外國人的旅記中

3.埔里的大湳庄:發音很接近,在牛眠教會南方不遠處,是幾位外國傳教士常去的地點之一

由於愛德華茲曾在1875年與甘為霖來過埔里,因此這張照片很可能就是在那時候拍的,

照片中的背景山,很可能就是台灣地理中心碑所在的虎子山附近山腳。




Edited by bill on 30-May-2024 at 1:44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回到本頁最上面 檢視(View) bill's 個人檔案 搜尋其他文章 bill 前往(Visit) bill's 首頁(Homepage) 傳送訊息 加入好友名單
 
bill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個人圖示(Avatar)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974
發表於: 21-May-2024 at 9:53am | IP Logged 引言(Quote) bill

這張被于雅樂標註為原住民的小茅屋,剛開始也不是很清楚這是在哪裡拍攝的,

直到李仙得的台灣記行出版後,大家才知道這是李仙得去拜訪屏東萬金莊東邊的「陶社」所留下的照片,

拍攝者應該也是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不過李仙得在書上只記錄我的攝影師,沒有寫名字,

至於李仙得當年拜訪的「陶社」在哪裡?

按李仙得的記載這個部落海拔約1800英尺,地形相當陡峭,離萬金庄的距離約8英里多,這個描述與舊萬安部落符合

而俄國愛沙尼亞裔軍官保羅伊比斯(Ibis)記載的「頭社」路程約10英里,位置在萬金庄的東邊,北緯約22度35分,

這個描述與舊萬安部落則略有差異,反而與舊泰武部落比較接近,

李仙得說「陶社」東北方四分之三英里處有另一個大部落,直線距離雖然不遠,但路程要4小時,所以沒去拜訪,

而Ibis則有記載說比「頭社」更遠的山裡,有一個更大部落叫「內社」...。

我的猜想是,李仙得拜訪的「陶社」與Ibis拜訪的「頭社」,同一個部落的機率比較高,

因為「陶」其實是「頭」的台語發音,但他們描述中有另一個大部落是否為同一個,則有待商確,

我先前有講過,這些外國人通常會循著前人走過的路線去拜訪部落,這樣比較安全也比較有效率,

所以是否還有其他外國人來過這裡呢?後來我又翻到了一本書,還真的有!

美國探險家及鳥類學者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在「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中記載,

1874年也有來拜訪過,雖然比李仙得晚了4年,但比Ibis早了1年,劉克襄研究認為可能是舊萬安部落。

但話又說回來,「陶」雖然是「頭」的台語發音,但畢竟是以漢人的角度去看原住民部落,

「頭社」或「陶社」只是漢人在形容離平地比較近的原住民部落,不是很精確的地名,

很多地方都有「頭社」這樣的地名,也有「內社」這樣的地名,也有「大社」這樣的地名,

因此,也不排除李仙得的陶社、Ibis的頭社及史蒂瑞拜訪的舊萬安,是不一樣的地方。




Edited by bill on 28-May-2024 at 11:25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回到本頁最上面 檢視(View) bill's 個人檔案 搜尋其他文章 bill 前往(Visit) bill's 首頁(Homepage) 傳送訊息 加入好友名單
 
bill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個人圖示(Avatar)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974
發表於: 23-May-2024 at 11:14pm | IP Logged 引言(Quote) bill

舊萬安部落在哪裡?從Google地圖看,大約在日湯真山的西南邊,亞麻灣山的正南邊,

海拔約600公尺,走路到萬金庄約3個小時多一點,符合李仙得對「陶社」的描述,現在已無人居住在那裡。




https://www.google.com.tw/maps/dir/22.6219338,120.6761003/%E8%90%AC%E9%87%91/@22.6106029,120.66449,13.38z/data=!4m9!4m8!1m0!1m5!1m1!1s0x346e2379b75a5437:0x634141eaec45ec3!2m2!1d120.610226!2d22.597706!3e2!5m1!1e4?entry=ttu







再以衛星圖層來看「陶社」的位置,確實有人類生活的痕跡,而其東北方四分之三英里之處,

也可看到另一個大部落的痕跡,甚至還有一些建築物在那裡,但有一個矛盾,就是這路程根本不須4小時




Edited by bill on 28-May-2024 at 11:13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回到本頁最上面 檢視(View) bill's 個人檔案 搜尋其他文章 bill 前往(Visit) bill's 首頁(Homepage) 傳送訊息 加入好友名單
 
bill
Admin Group
Admin Group
個人圖示(Avatar)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974
發表於: 29-May-2024 at 7:25pm | IP Logged 引言(Quote) bill

因此上述的地點是否為陶社是有疑義的,於是我又找到了屏東縣政府對泰武鄉萬安村的研究資料發現,

舊萬安古時候有4個部落,分為兩群,第一群為Iudja,另外3個部落則分布在較遠的亞麻灣山南方,

由於Iudja比較近平地,故Iudja很可能才是李仙得書中真正的陶社。







再加上Iudja部落的傳說,該部落更早之前是住在萬金庄,後來才搬到山上去,

因此,猜測萬金庄的人與Iudja部落可能有某些關聯或情誼,這些外國人才會從萬金庄找人帶路上山,

其位置大約如下圖



https://www.google.com.tw/maps/dir/22.6288569,120.6568999/%E8%90%AC%E9%87%91/@22.6237,120.6598551,13.25z/data=!4m8!4m7!1m0!1m5!1m1!1s0x346e2379b75a5437:0x634141eaec45ec3!2m2!1d120.610226!2d22.597706!5m1!1e4?entry=ttu





而李仙得沒去過的內社,與頭社的距離,從Google地圖來看,就變得較遠也較符合李仙得的描述了



Edited by bill on 30-May-2024 at 8:43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回到本頁最上面 檢視(View) bill's 個人檔案 搜尋其他文章 bill 前往(Visit) bill's 首頁(Homepage) 傳送訊息 加入好友名單
 

如果你想發表或回應文章,必須先 登入
不過如果您尚未註冊,請先 註冊(register)

Page of 5
  發表回應(Post Reply)發表新主題(Post New Topic)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轉換討論區(Forum Jump)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貼新標題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回應文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刪除文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修改文章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舉辦投票
不可以 在這個討論區 投票!!

Powered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7.01
Copyright ©2001-2003 Web Wiz Guide

This page was generated in 0.0938 seconds.